专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全球蔓延几乎打乱了每一人的生活步调,也让世界各地每个社会,每个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。疫情期间,北京的心理咨询师简里里与志愿者和团队共同开设了一条咨询专线,倾听人们的述说,疏解心理压力。她在采访中向联合国新闻表示,病毒割裂了人的社会性,它所造成的长期心理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应对。
面对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心理冲击,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3月12日发布了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的31点注意事项,覆盖普通人、医务工作者和隔离人员等多个群体,此后又陆续向各国印发了一系列精神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指南。
该组织欧洲区域主任克鲁格(Hans Kluge)在26日的一场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了疫情之下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。
每一个人在这段时间感到压力、焦虑、恐惧和孤独都是非常自然的......问题是身处高压环境之中应该如何去控制和应对。庆幸的是,作为人类,我们能够依靠团结合作的强大力量,以个体、家人、社区成员、朋友和同事的身份共同度过危机。
1月26日年初二,身在北京的心理咨询师简里里和团队一起开通了名为“守护专线”的咨询热线,300多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每晚6点-12点免费接听全国各地的来电,提供心理疏导。简里里表示,在迄今为止接到的1万多个电话中,有关情绪问题、人际关系和职场担忧的咨询相对较为集中。
简单心理供图 | 疫情期间,心理咨询师简里里和团队一起开通了免费热线,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疏导。
简里里:“很多人的焦虑情绪表达为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担忧,还有一些人会出现身体上的反应,比如失眠和食欲的问题。许多人成年之后再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和家人共处,于是出现了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,比如与父母或子女的冲突等。职场上的问题则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失业,没有办法复工复产。”
但疫情对心灵所造成的创伤,并不只是焦虑、压力和恐惧:
这个病毒的特性是非常反人性的。因为人类天性最害怕的就是被同类排挤和被隔离。
“然而疫情之下却成了‘我躲着你’,‘我们不能互相见面’,‘我觉得你危险’等等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些互相指责和地域歧视都会带来长期影响,就算生活回归正轨,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和修复。”
简里里表示,对于患病群体,这种排挤和疏远所造成的心理负担无疑会更加严重,无论是新冠病毒感染者还是其他疾病的患者。
联合国图片 | 新冠疫情之下的纽约地铁,部分乘客戴起了口罩。
“因为生了病本来是应该获得帮助的,但现在却要遭到排挤和隔离,恐惧和愤怒感就可能随之增加。有些人发烧了没有上报,大家都责怪他们,但如果你真的见到这些人,又会觉得他们特别可怜,因为他们真的是非常害怕。将心比心,如果是我发烧了、我生病了,甚至我感染了,我会怎么办?患病的人所体验到的,不只是对疾病和对自己身体的恐惧,还有被排斥和被异化的恐惧,以及因为可能会传染给别人而产生的愧疚,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困难的。”
减压小贴士
- 每个人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不同,所以要说感到焦虑、不安和抑郁时该怎么办,首先就是使用自己平时最熟悉、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减压;
- 第二是要给自己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,这包括一套稳定的生活作息和节奏,以及在难过和有情绪的时候,有人可以说话,有人愿意倾听,有人能够和你一起面对,这个人可以是闺蜜、朋友,当然也可以是心理咨询师;
- 如果觉得平时常用的手段都不管用了,焦虑的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了,那可能就需要去寻求一些专业的心理帮助。
————简里里,心理咨询师、“简单心理”CEO
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也不仅限于个人或是某些特定的群体。
简里里:“在面对病毒的时候,世界作为一个整体,也是很恐慌的,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应激的状态,这种应激和它所带来的情绪体现在社交媒体上,也通过大到组织机构,小到家庭和个人的各种渠道,以各种形式渗透和表达出来,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比如现在进每栋楼都要量体温,都要被人询问曾经去过哪儿等等,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才能慢慢恢复,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应对。”
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,重大灾疫的心理援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,在疫情的不同阶段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。
简里里:“疫情初期,热线电话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稳定感。当我在很糟糕的时候,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有电话可以打,有人听我说话。心理咨询师通过热线进行倾听,帮助来访者梳理情绪,评估创伤状况,提供稳定化,同时也提供一些现实的信息和资源。”
简里里表示,在疫情有所控制之后,则需要联合社会的各个部门,进一步开展后续的心理干预和支持:“我知道北京有很多的精神科医生现在都去了武汉当地的医院,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做危机干预。待疫情结束之后,还需要从不同的维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,并筛选出那些由于这场灾疫而引发心理问题、出现应激障碍,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进一步介入的群体。”
“ 只有社会各层面共同参与,才能最终处理和面对疫情期间我们所经历的所有情绪 。”